- 周乐,张美慧,冈田 邦辅,徐莉英,董金华
目的设计合成2-(E)-(4-甲磺酰基)亚苄基环戊酮Mannich碱类化合物,并对其抗炎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环戊酮、4-甲磺酰基苯甲醛及胺类化合物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合成10个新化合物,经1H-NMR和MS确证其结构。初步药理实验结果显示9个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2005年04期 193-1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乐,张美慧,冈田 邦辅,徐莉英,董金华
目的设计合成2-(E)-(4-甲磺酰基)亚苄基环戊酮Mannich碱类化合物,并对其抗炎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环戊酮、4-甲磺酰基苯甲醛及胺类化合物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合成10个新化合物,经1H-NMR和MS确证其结构。初步药理实验结果显示9个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2005年04期 193-1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小凤,孙茂春,白雪洁,胡春,付守廷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NO供体黄酮类化合物,考察其药理活性。方法以单羟基取代黄酮为母体,使羟基与NO供体片段相连,得到NO供体型黄酮衍生物。结果与讨论目标化合物的组成、结构经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认,其抗炎活性不及相应的羟基黄酮化合物。
2005年04期 197-2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于小凤,孙茂春,白雪洁,胡春,付守廷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NO供体黄酮类化合物,考察其药理活性。方法以单羟基取代黄酮为母体,使羟基与NO供体片段相连,得到NO供体型黄酮衍生物。结果与讨论目标化合物的组成、结构经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认,其抗炎活性不及相应的羟基黄酮化合物。
2005年04期 197-2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陆伟刚,张军,苏镜娱,曾陇梅
目的研究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7β-二羟基甾醇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对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3个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羟基甾醇为起始物,先乙酰化保护3β-羟基,再烯丙位氧化引入7-羰基,该羰基分别用NaBH4-CeCl3和L-selectride还原成不同取向的羟基,最后水解除去保护基得到6个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7β-二羟基甾醇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进而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实验。结果合成的6个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无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100μmol·L-1),对丁酰胆碱酯酶则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32μmol·L-1),其中24-亚甲基胆甾-5-烯-3β,7α-二醇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9·5μmol·L-1)。结论7位羟基的取向和不同的支链结构对化合物1~6发挥丁酰胆碱酯酶体外抑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2005年04期 202-2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陆伟刚,张军,苏镜娱,曾陇梅
目的研究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7β-二羟基甾醇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对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3个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羟基甾醇为起始物,先乙酰化保护3β-羟基,再烯丙位氧化引入7-羰基,该羰基分别用NaBH4-CeCl3和L-selectride还原成不同取向的羟基,最后水解除去保护基得到6个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7β-二羟基甾醇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进而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实验。结果合成的6个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无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100μmol·L-1),对丁酰胆碱酯酶则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32μmol·L-1),其中24-亚甲基胆甾-5-烯-3β,7α-二醇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9·5μmol·L-1)。结论7位羟基的取向和不同的支链结构对化合物1~6发挥丁酰胆碱酯酶体外抑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2005年04期 202-2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向红琳,胡高云,刘平,陈军,贾素洁,陈卓
目的合成多羟基口山酮及其脂肪胺基烷基衍生物,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和构效关系。方法以邻甲氧基苯甲酸衍生物为起始原料,经酰氯化、Friedel-Crafts酰化、环合、脱甲基化及脂肪胺基烷基取代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体外抑制Cu2+诱导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和清除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DPPH)的EC50值检测目标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共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脂肪胺基烷基衍生物为新化合物),经IR、1H-NMR等确证其结构。初步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含邻二羟基的多羟基口山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结论邻二羟基的存在与口山酮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有密切关系;羟基的取代数量对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取代位置对活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2005年04期 207-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向红琳,胡高云,刘平,陈军,贾素洁,陈卓
目的合成多羟基口山酮及其脂肪胺基烷基衍生物,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和构效关系。方法以邻甲氧基苯甲酸衍生物为起始原料,经酰氯化、Friedel-Crafts酰化、环合、脱甲基化及脂肪胺基烷基取代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体外抑制Cu2+诱导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和清除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DPPH)的EC50值检测目标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共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脂肪胺基烷基衍生物为新化合物),经IR、1H-NMR等确证其结构。初步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含邻二羟基的多羟基口山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结论邻二羟基的存在与口山酮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有密切关系;羟基的取代数量对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取代位置对活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2005年04期 207-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浩,黄文龙,张惠斌,郭青龙,刘娓
目的合成穿心莲内酯硝甲基衍生物。方法利用Michael加成反应机理,将硝甲基基团引入到穿心莲内酯的分子结构中,再对其进行一系列的酯化反应。结果合成了16个新的穿心莲内酯硝甲基衍生物,这些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经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数据确证。结论化合物Ⅰ1~Ⅰ16显示出不同的抗肿瘤活性。
2005年04期 212-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徐浩,黄文龙,张惠斌,郭青龙,刘娓
目的合成穿心莲内酯硝甲基衍生物。方法利用Michael加成反应机理,将硝甲基基团引入到穿心莲内酯的分子结构中,再对其进行一系列的酯化反应。结果合成了16个新的穿心莲内酯硝甲基衍生物,这些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经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数据确证。结论化合物Ⅰ1~Ⅰ16显示出不同的抗肿瘤活性。
2005年04期 212-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尹宏权,齐秀兰,华会明,裴月湖
目的研究中药云木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大孔树脂、SephadexLH-20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脱氢木香内酯(1)、木香烯内酯(2)、arbusculinA(3)、白桦脂醇(4)、5-羟甲基糠醛(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6)、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7)、油酸-1-甘油单酯(8)。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2005年04期 217-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尹宏权,齐秀兰,华会明,裴月湖
目的研究中药云木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大孔树脂、SephadexLH-20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脱氢木香内酯(1)、木香烯内酯(2)、arbusculinA(3)、白桦脂醇(4)、5-羟甲基糠醛(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6)、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7)、油酸-1-甘油单酯(8)。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2005年04期 217-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石瑛,田黎,裴月湖
目的对海洋真菌Rhizopussp.菌丝体的丙酮和甲醇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真菌Rhizopussp.菌丝体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该真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1-O-9(Z)-十八碳烯酰甘油酯(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麦角甾-8(9),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4)、戊五醇(5)、尿素(6)。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
2005年04期 221-223+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石瑛,田黎,裴月湖
目的对海洋真菌Rhizopussp.菌丝体的丙酮和甲醇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真菌Rhizopussp.菌丝体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该真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1-O-9(Z)-十八碳烯酰甘油酯(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麦角甾-8(9),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4)、戊五醇(5)、尿素(6)。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
2005年04期 221-223+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广树,丛登立,杨锦竹,杨晓虹
目的研究中药牛膝的三萜皂苷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个酸性皂苷,结构分别为3-O-(3″-羧甲氧基-3-氧丙酮酸-3′-缩醛-4′-半缩酮)-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牛膝皂苷Ⅲ,achyranthosideⅢ,1)和齐墩果酸3-O-(3″-羧甲氧基-3-氧丙酮酸-3′-缩醛-4′-半缩酮)-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牛膝皂苷Ⅳ,achyranthosideⅣ,2)。结论两者均为首次从牛膝中得到。
2005年04期 224-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王广树,丛登立,杨锦竹,杨晓虹
目的研究中药牛膝的三萜皂苷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个酸性皂苷,结构分别为3-O-(3″-羧甲氧基-3-氧丙酮酸-3′-缩醛-4′-半缩酮)-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牛膝皂苷Ⅲ,achyranthosideⅢ,1)和齐墩果酸3-O-(3″-羧甲氧基-3-氧丙酮酸-3′-缩醛-4′-半缩酮)-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牛膝皂苷Ⅳ,achyranthosideⅣ,2)。结论两者均为首次从牛膝中得到。
2005年04期 224-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黄占波,宋冬梅,陈发奎
目的对天麻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反复柱色谱分离和重结晶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醇(1)、对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二甲氧基苯甲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3)、腺苷(4)、天麻苷(5)、蔗糖(6)。结论化合物2、3、4均为首次从天麻属中分离得到。
2005年04期 227-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0 ] - 黄占波,宋冬梅,陈发奎
目的对天麻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反复柱色谱分离和重结晶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醇(1)、对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二甲氧基苯甲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3)、腺苷(4)、天麻苷(5)、蔗糖(6)。结论化合物2、3、4均为首次从天麻属中分离得到。
2005年04期 227-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04期 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04期 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宁,董俊军,刘克良
目的研究内皮素受体阻断剂波生坦(bosentan)的合成方法。方法以2-甲氧基-苯酚和2-溴代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通过取代、环合、氯化、缩合、醚化、脱保护及碱性水解7步反应,合成得到波生坦(1)。结果与结论以总产率为15·2%合成得到波生坦,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
2005年04期 230-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宁,董俊军,刘克良
目的研究内皮素受体阻断剂波生坦(bosentan)的合成方法。方法以2-甲氧基-苯酚和2-溴代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通过取代、环合、氯化、缩合、醚化、脱保护及碱性水解7步反应,合成得到波生坦(1)。结果与结论以总产率为15·2%合成得到波生坦,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
2005年04期 230-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石卫兵,赖宜生,张奕华
目的合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方法以3-甲基-4-硝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还原、丁酰化、硝化、还原、环合、水解得2-正丙基-4-甲基-6-羧基苯并咪唑,在多聚磷酸的作用下与N-甲基邻苯二胺缩合,生成的产物再与4′-溴甲基联苯-2-甲酸甲酯缩合、水解得替米沙坦。结果目标物收率从文献的20·9%提高到26·3%。结论与文献相比,该合成工艺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收率较高、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2005年04期 234-236+2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石卫兵,赖宜生,张奕华
目的合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方法以3-甲基-4-硝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还原、丁酰化、硝化、还原、环合、水解得2-正丙基-4-甲基-6-羧基苯并咪唑,在多聚磷酸的作用下与N-甲基邻苯二胺缩合,生成的产物再与4′-溴甲基联苯-2-甲酸甲酯缩合、水解得替米沙坦。结果目标物收率从文献的20·9%提高到26·3%。结论与文献相比,该合成工艺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收率较高、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2005年04期 234-236+2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虞心红,王建兵,吕和平,李晓勇,傅收,王伟,陆丁,沈永嘉
目的改进益智药富马酸奈拉西坦的合成工艺。方法以衣康酸二甲酯为起始原料,经Michael加成,分子内环合、还原、氯化、Gabriel反应及与富马酸成盐制得富马酸奈拉西坦。结果其结构经IR、MS、1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总收率为25%,比文献收率提高了15·4%。结论该合成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成本较低,较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2005年04期 237-2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虞心红,王建兵,吕和平,李晓勇,傅收,王伟,陆丁,沈永嘉
目的改进益智药富马酸奈拉西坦的合成工艺。方法以衣康酸二甲酯为起始原料,经Michael加成,分子内环合、还原、氯化、Gabriel反应及与富马酸成盐制得富马酸奈拉西坦。结果其结构经IR、MS、1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总收率为25%,比文献收率提高了15·4%。结论该合成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成本较低,较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2005年04期 237-2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映华,熊志刚,邱国福,梁淑彩,李宗桃,胡先明
目的改进依普利酮中间体坎利酮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去氢表雄酮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烯醇醚化、环氧化、环缩合、脱羧和脱氢等6步反应合成坎利酮。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坎利酮,其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FAB-MS等方法确证。总收率为57·9%。结论与文献报道的工艺相比,改进后的工艺更为安全简便、步骤较少且收率较高。
2005年04期 241-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映华,熊志刚,邱国福,梁淑彩,李宗桃,胡先明
目的改进依普利酮中间体坎利酮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去氢表雄酮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烯醇醚化、环氧化、环缩合、脱羧和脱氢等6步反应合成坎利酮。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坎利酮,其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FAB-MS等方法确证。总收率为57·9%。结论与文献报道的工艺相比,改进后的工艺更为安全简便、步骤较少且收率较高。
2005年04期 241-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缪震元,张万年,姚建忠,盛春泉,宋云龙,张珉
目的改进喜树碱关键中间体5′-RS-1,5-二氧代-(5′-乙基-5′-羟基-2′H,5′H,6′H-6-氧代吡喃)-[3′,4′,f]-Δ6(8)-四氢中氮茚(1)的合成工艺。方法以6-氰基-1,1-亚乙二氧基-7-(1′-乙氧羰基)丙基-5-氧代-Δ6(8)-四氢中氮茚(2)为原料,经氢化和亚硝化、脱氮、混合金属催化氧化、环合及三氟乙酸脱保护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新工艺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总产率达到了72·4%。
2005年04期 244-2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缪震元,张万年,姚建忠,盛春泉,宋云龙,张珉
目的改进喜树碱关键中间体5′-RS-1,5-二氧代-(5′-乙基-5′-羟基-2′H,5′H,6′H-6-氧代吡喃)-[3′,4′,f]-Δ6(8)-四氢中氮茚(1)的合成工艺。方法以6-氰基-1,1-亚乙二氧基-7-(1′-乙氧羰基)丙基-5-氧代-Δ6(8)-四氢中氮茚(2)为原料,经氢化和亚硝化、脱氮、混合金属催化氧化、环合及三氟乙酸脱保护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新工艺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总产率达到了72·4%。
2005年04期 244-2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仇峰,陈笑艳,许佑君,蒋清乾,钟大放
采用三光气与吗啉、二甲胺、哌啶及乙基哌嗪等反应生成相应的氨基甲酰氯,再与大豆苷元反应成酯,合成了4个新的大豆苷元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结构均经1H-NMR、13C-NMR和MS确证。采用常压耐缺氧试验对目标化合物的药理活性进行评价,化合物Ⅰ、Ⅲ的抗缺氧作用等价于母体化合物,化合物Ⅱ和Ⅳ具有优于母体化合物的抗缺氧活性。
2005年04期 247-2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仇峰,陈笑艳,许佑君,蒋清乾,钟大放
采用三光气与吗啉、二甲胺、哌啶及乙基哌嗪等反应生成相应的氨基甲酰氯,再与大豆苷元反应成酯,合成了4个新的大豆苷元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结构均经1H-NMR、13C-NMR和MS确证。采用常压耐缺氧试验对目标化合物的药理活性进行评价,化合物Ⅰ、Ⅲ的抗缺氧作用等价于母体化合物,化合物Ⅱ和Ⅳ具有优于母体化合物的抗缺氧活性。
2005年04期 247-2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04期 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04期 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健,任金红,林斌,景永奎,程卯生
从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结构及其介导的肿瘤细胞耐药性、GSTπ抑制剂、GSTπ活化前药、GSTπ与化学预防等方面介绍GSTπ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GSTπ的过量表达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紧密相关,特异性抑制GSTπ的活性,是消除GSTπ介导的肿瘤药物耐药性的有效途径。
2005年04期 251-2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健,任金红,林斌,景永奎,程卯生
从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结构及其介导的肿瘤细胞耐药性、GSTπ抑制剂、GSTπ活化前药、GSTπ与化学预防等方面介绍GSTπ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GSTπ的过量表达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紧密相关,特异性抑制GSTπ的活性,是消除GSTπ介导的肿瘤药物耐药性的有效途径。
2005年04期 251-2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04期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04期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