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冠;张桂森;郭琳;俞蕾平;李建其;
目的以5-羟色胺转运体和5-HT2A受体为靶点,设计合成N-吲哚烷基哌啶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研究它们的体内外生物活性。方法以苯并五元氮杂化合物为原料,经烷基化反应,再与相应的哌啶或哌嗪类化合物进行缩合制备系列化合物。经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实验和5-HT2A受体结合实验进行体外筛选,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对其中优选化合物10c、10e进行体内镇痛活性实验;通过阿片受体结合试验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考察目标化合物作为新型非阿片类镇痛剂的潜在开发价值。结果与结论共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经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确证结构。体内外药理研究表明:化合物10c和10e具有较强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作用,且与5-HT2A受体有较高亲和力;10c、10e在两种镇痛模型上均显示出很强的镇痛活性,与阿片μ、δ、κ受体无明显亲和力,毒性较小,具有作为非阿片类新型镇痛剂的开发价值。
2009年03期 v.19 16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永强;袁霞;周玉美;罗志刚;陈晓光;俞晓明;
目的寻找新型Hsp90抑制剂荧光标记探针化合物,用于建立高通量荧光偏振筛选模型。方法选择高活性的小分子Hsp90抑制剂(化合物1),以氟硼二吡咯为荧光标记物质,对小分子化合物进行标记,并进行荧光偏振测试窗口测定,确定正确的标记位置。结果与结论设计合成了两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全新探针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MS和HR-MS谱确证。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当Hsp90的浓度为50nmol.L-1时,探针Ⅱ的测试窗口达到了96mp,能初步满足筛选方法建立的要求,为进一步的优化筛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009年03期 v.19 170-173+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来中;李乾斌;朱华伟;方浩;徐文方;
目的寻找具有氨肽酶N(APN,CD13)抑制活性的新型化合物并测定其抑制氨肽酶N的活性;考察目标化合物与APN活性位点的结合,研究目标化合物与酶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以光学纯的天冬酰胺为原料,经Boc保护、环合、酯化、脱Boc保护、酰化、氢化还原、羟肟酸化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借助FlexX对接软件,研究目标化合物与APN活性位点的结合情况;采用体外抑酶试验测定目标化合物抑制APN的活性。结果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2,5-吡咯烷二酮类肽类APN抑制剂,其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结论目标化合物均对APN/CD13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h的活性较好,与计算机对接结果一致。
2009年03期 v.19 174-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杨乾;鞠爱华;樊士勇;周辛波;李松;郑志兵;
目的改进新型δ阿片受体激动剂N,N-二乙基-5-羟基-9-(哌啶-4-基)-9H-噻吨-3-甲酰胺(COMPD7C)的合成工艺。方法以2-氟-4-溴苯腈和邻甲氧基苯酚为起始原料,经成醚、水解、环合、取代、水解、酰化、偶联、还原、脱甲基共9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合成δ阿片受体激动剂COMPD7C,其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总收率为7.99%。
2009年03期 v.19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琦峰;李海泓;刘光明;
目的合成抗高血压药坎地沙坦的前药坎地沙坦酯。方法以三苯甲基坎地沙坦为起始原料,经酯化、脱保护基得到1-氯乙基-2-乙氧基-3-{[2′-(1H-四氮唑-5-基)]联苯基-4-基)}甲基-3H-苯并咪唑-4-酯,该中间体与环己基碳酸单酯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总收率为42.1%,目标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确证。
2009年03期 v.19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9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郭强;柴芸;章怡彬;李素洁;刘明亮;
目的合成头孢唑兰中间体(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方法以氰乙酰胺为起始原料,依次经甲氧亚氨化、加成、酯化、与硫氰化钾反应、构型转换和水解共6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和MS谱确证。该工艺路线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总收率为29.8%,具有一定的工业化价值。
2009年03期 v.19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付晔;金相熙;程卯生;
目的制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菲并吲哚里西定类生物碱的关键中间体2-(3,6,7-三甲氧基菲-9-基-甲基)-2,5-二氢吡咯。方法以2,2,2-三氯-N-[1-(3,6,7-三甲氧基菲-9-基-甲基)-丁-2-烯基]乙酰胺为起始原料,经水解、Boc保护、N-烯丙基化、关环复分解反应及脱保护基共5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3,6,7-三甲氧基菲-9-基-甲基)-2,5-二氢吡咯,其结构经1H-NMR谱确证,总收率为45.3%。
2009年03期 v.19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卫权;崔承彬;
目的研究细圆藤[Pericampylus glaucus(Lam.)Merr.]的三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MTT法测试三萜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细圆藤枝叶中分离鉴定了5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是hopenone-B(1)、hopenol-B(2)、22-hydroxyhopan-3-one(3)、erythrodiol3-palmitate(4)、5β,24-cyclofriedelan-3-one(5)。化合物4对K56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在100μg.mL-1质量浓度下抑制率为47%,其余化合物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细圆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4为细圆藤抗肿瘤活性成分的首例报道,其抗肿瘤活性也是首次报道。首次报道化合物2的13C-NMR谱数据以及化合物1和5的1H-NMR、13C-NMR谱数据。
2009年03期 v.19 195-199+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阙东枚;戴好富;曾艳波;吴娇;梅文莉;
目的研究见血封喉内生真菌Acremoniumsp.J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3-(2S,4S-dihydroxypentyl)-6,8-dihydroxyisocoumarin(1)、3-(2S-hydroxy-4-oxopentyl)-6,8-dihydroxy-isocoumarin(2)、(3β,22E)-麦角甾-5,7,22-三烯-3-醇(3)、(3β,5α,6α,7α,22E)-5,6-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7-二醇(4)、(3β,5α,6β,22E)-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5)、腺苷(6)、胸腺嘧啶脱氧核苷(7)和2-(4-羟苯基)乙酸乙酯(8)。结论8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见血封喉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2009年03期 v.19 200-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王广树;周小平;崔晶;赵祥敏;杨晓虹;
目的研究长白忍冬(Lonicera ruprechtiana Regel.)花蕾中环烯醚萜类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4种,结构分别为7S-O-甲基莫罗忍冬苷(1)、马钱素(2)、裂环马钱素酸(3)、6′-O-β-D-呋喃芹糖基獐牙菜苷(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长白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
2009年03期 v.19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路金才;张娜;单娜;贾丽丽;樊莉;
目的对细茎银莲花(Anemone rossii Moore)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细茎银莲花根茎以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提取物经系统溶剂萃取,对其氯仿萃取部分进行反复柱色谱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细茎银莲花根茎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桦皮醇(1)、桦皮酸(2)、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香豆素(5)、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6)、齐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细茎银莲花中分离得到。
2009年03期 v.19 209-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礼;张国刚;潘春媛;左甜甜;王胜超;
目的对中药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Wild.)Beauv.]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火绒草中分离得到了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2)、β-谷甾醇(3)、阿魏酸(4)以及香草酸(5)。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9年03期 v.19 212-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