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访问量:316187

研究论文

  • 新型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赵乐晶;石玉;刘巍;林晓明;孙铁民;李祎亮;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型查尔酮类化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酚羟基烷基化、氯甲基化、氮烷基化、羟醛缩合4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SW-1990(人胰腺癌细胞株)、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4种肿瘤细胞为测试细胞株,采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6个新型查尔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谱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数据表明: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010年03期 v.20;No.95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血管生成抑制作用

    欧英勇;刘昕;陈少鹏;陆鑫;贾娴;周国春;

    目的寻找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并探讨其初步构效关系。方法以苯酚类化合物、1,3-环己二烯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反应得到烷基化产物(2-环己烯基)-苯酚类化合物2a~2 e和环合产物六氢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3a~3 e;2a~2 e在二(氰基苯)二氯化钯作用下环合得到1,2,3,4-四氢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4a~4 e。以HUVEC、A549、Bel-7402和MCF-7为测试靶细胞,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抑制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筛选。结果共合成了10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M S谱确证,3b~3 e和4b~4 e为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 c、4 e对HUVEC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对HUVEC具有显著的选择性。结论苯环上的羟基、烷基取代以及它们的取代位置对抑制HUVEC细胞增殖有重要影响;[4a,9a]的碳碳双键可能对化合物抑制HUVEC增殖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2010年03期 v.20;No.95 166-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甲基-3-取代苯基吡咯并吡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马鹤;张智勇;田康;李岩松;张丽娟;

    目的寻找具有抗癌活性的新吡咯并吡嗪酮类化合物。方法以吡咯、对氨基苯乙酮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酰化、醇解、亲核取代、环合及醇解反应制得母体化合物2-甲基-3-对氨基苯基吡咯并[1,2-a]吡嗪-1(2H)-酮,再通过酰基化/磺酰基化和烷基化反应引入酰基和烷基即制得系列吡咯并吡嗪酮类化合物。结果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咯并吡嗪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和IR谱确证。结论8个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乳腺癌细胞、肝癌细胞和肺癌细胞的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4、5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

    2010年03期 v.20;No.95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二氢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石磊;班树荣;冯秀娥;崔景荣;李青山;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全新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间二甲苯为原料,经硝化、还原、水解、缩合等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采用SRB法、MTT法,以顺铂为阳性对照药,以人肿瘤细胞Bel-7402、HL-60、BGC-823和KB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1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化合物5b、5 c、5d、5 f、5h对人肿瘤细胞KB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5 f、5h同时也对人肿瘤细胞Bel-7402、BGC-823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010年03期 v.20;No.95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9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氨甲酰取代的苯氧烷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活性测试

    吴殿庆;江振洲;张惠斌;习保民;王涛;倪沛洲;

    目的设计合成氨甲酰取代的苯氧烷胺类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拮抗剂,并研究其对大鼠肛尾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或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关键中间体4a、4b,该中间体再与取代苯乙胺经还原胺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并测试它们对α1-AR的拮抗活性。结果共合成12个新的氨甲酰取代的苯氧烷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MS、1H-NMR谱确证。结论生物活性测试显示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α1-AR拮抗作用。

    2010年03期 v.20;No.95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贝沙罗汀的合成工艺研究

    边海勇;徐文方;杨鹏辉;

    目的研究贝沙罗汀的合成工艺。方法以2,5-二甲基-2,5-己二醇为起始原料,经卤代、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Wittig反应、水解5步反应制得贝沙罗汀。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和MS谱确证,总收率为37.2%。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便,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2010年03期 v.20;No.95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来酸桂哌齐特的新合成方法

    付德才;刘畅;康钰;陈兴贺;

    目的设计马来酸桂哌齐特新的合成路线。方法以3,4,5-三甲氧基肉桂酸为原料,先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备3,4,5-三甲氧基肉桂酰氯(3),3与六水哌嗪反应得到重要中间体1-(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哌嗪(4),4与氯乙酰吡咯啶反应制得桂哌齐特后再与马来酸成盐,得到目标物马来酸桂哌齐特。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确证。新合成路线成本低廉,过量的哌嗪易于回收,总收率达43%,目标产物晶型稳定。

    2010年03期 v.20;No.95 190-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阿折地平的合成工艺改进

    刘剑峰;韩建奎;侯桂华;黄亚丽;徐文方;

    目的改进抗高血压药物阿折地平的合成工艺。方法以二苯甲胺和环氧氯丙烷为起始原料,经取代、酯化、酸化、缩合等反应制得抗高血压药物阿折地平。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谱和质谱确证。总收率为30.88%,比文献收率提高了10.62%。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便,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2010年03期 v.20;No.95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辛伐他汀的合成工艺改进

    张永塘;彭永延;段丽辉;

    目的改进新型降血脂药辛伐他汀(simvastatin)的合成工艺。方法以洛伐他汀(lovastatin)为起始原料,经酰胺化、选择性酯化、碳负离子形成、甲基化、水解、中和与环合等反应制得辛伐他汀。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UV、1H-NMR1、3C-NMR及MS谱确证,辛伐他汀的质量符合国内外药典标准,总收率为84.3%。新工艺路线用氯甲酸甲酯替代有机氯硅烷保护羟基,不仅解决了传统工艺中有机氯硅烷脱保护后生成的产物有机硅醇和溶剂甲醇不能循环利用的问题,而且省去了脱有机硅保护基的酸水解和产品精制过程,原料成本显著降低。

    2010年03期 v.20;No.95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8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头孢他啶的合成工艺改进

    郑玉林;

    目的改进头孢他啶的生产工艺。方法以7-氨基头孢烷酸为起始原料、六甲基二硅胺烷为硅烷基化试剂,采用惰性气体排氨及新的除杂技术,经3位取代反应、7位酰化反应制备头孢他啶五水合物,最终得到目标产物头孢他啶。结果与结论目标产物的结构经IR1、H-NMR、13C-NMR谱数据确证。改进后的合成路线工艺稳定,操作简单,有利于工业化生产,产品流动性好,生产成本低廉,与原工艺相比总收率提高约10%。

    2010年03期 v.20;No.95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株新种链霉菌菌丝体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郑丹;姜怡;韩力;娄恺;陈云;徐丽华;黄学石;

    目的研究一株新种链霉菌(Streptomyces pleomorphus sp.nov.)菌丝体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S.pleomorphus sp.nov.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leocidin B2(1)、teleocidin B3(2)、12-齐墩果烯-3,22,24-三醇(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4)、尿嘧啶脱氧核苷(5)、尿嘧啶(6)、3-甲基哌嗪-2,5-二酮(7)、α-D-葡萄吡喃糖乙醇苷(8)、α-L-阿拉伯呋喃糖乙醇苷(9)、邻氨基苯甲酸(10)、4-氨基-4-甲基-戊-2-酮(11)、(Z)-13-二十二烯酸(12)。结论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S.pleo-morphus sp.nov.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2010年03期 v.20;No.95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小叶地不容块根中的细胞毒活性生物碱

    杨德兰;梅文莉;戴好富;

    目的对小叶地不容(Stephania succifera H.S.Lo et Tsoong)块根的细胞毒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小叶地不容块根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oxodehydrocaaverine(1)、7-氧代克班宁(2)、去氢克班宁(3)、克班宁(4)、马兜铃内酰胺Ⅰ(5)。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4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显示出生长抑制活性。结论首次从小叶地不容块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5,化合物1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新天然产物。

    2010年03期 v.20;No.95 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金银忍冬果实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王广树;周小平;袁升杰;杨晓虹;

    目的研究金银忍冬[Lonicera macckii(Rupr.)Maxim.]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及波谱学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4个,分别为裂马钱素二甲基缩醛(1)、裂环马钱素(2)、裂环马钱素酸(3)、苯甲基-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金银忍冬果实中分离得到。

    2010年03期 v.20;No.95 2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苍耳子的化学成分

    邱玉玲;代英辉;王东;崔征;

    目的研究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带总苞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成分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苍耳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反丁烯二酸乙酯(2)、绿原酸甲酯(3)、苍耳子噻嗪双酮苷(4)、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5)、羧基苍术苷(6)、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2、5、6、7均为首次从苍耳子中分离得到。

    2010年03期 v.20;No.95 214-216+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0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老药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郭宗儒;

    药物的副作用是由于药物与不希望的靶标发生了作用,这是由于靶标受体与药物分子的杂泛性所致。药物的杂泛性具有双重性:有利的方面是可用于设计多靶标作用药物;不利方面是其所产生的副作用。然而,药物的副作用也可以作为研发新药的出发点,经结构改造消除或减弱原药的主作用,提升某副作用使其成为新的药物。近年来确定的许多药物靶标,为老药的新用途提供了生物学依据。老药已在临床应用,其物化、药代和安全性应有保障,因而研发的起点高,同时副作用也是根据临床观察所见,故依此研发新药的成功几率较高。在分子变换中,重要之点是结构的新颖性和拥有知识产权。

    2010年03期 v.20;No.95 217-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9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董国强;盛春泉;张万年;

    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FBDD)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设计新方法。FBDD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核磁共振技术(NMR)、质谱(MS)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检测与靶蛋白相互作用的小分子片段,然后以片段为起点来设计先导化合物。与传统的药物设计方法相比,FBDD具有发现活性化合物效率高的特点,且发现的化合物具有活性强、类药性好等优点。该文结合实例综述了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0年03期 v.20;No.95 226-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20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有机硒潜在药物的研究进展

    凌翠;钟武;李松;

    有机硒药物是一类新型化合物,由于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以及治疗神经系统方面疾病的作用,已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有机硒类化合物还具有抗炎、抗衰老、防治心血管疾病及预防肝部疾病等药理作用。由于硒具有独特的生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因此开发含硒类药物极具意义。该文就近年来有机硒潜在药物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2010年03期 v.20;No.95 23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10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新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