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访问量:316187

研究论文

  • 1,3,5-三取代吡唑类ALK5抑制剂的合成与生物评价研究

    李行舟;王莉莉;龙隆;肖军海;李松;

    目的设计合成1,3,5-三取代吡唑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ALK5所介导的TGFβ信号通路的抑制活性,以期发现新型ALK5抑制剂。方法先以取代的苯甲醛和4-乙酰苯甲腈为原料,合成取代的查儿酮,再与芳基肼或芳基肼盐酸盐反应生成1,3,5-三取代吡唑啉,然后氧化脱氢得到相应的1,3,5-三取代吡唑类化合物,最后对官能团做适当的变换,得到目标化合物;应用基于细胞的TGF-Smad2检测评价了化合物的ALK5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29个未见报道的新目标化合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谱与质谱确证,其中化合物6c显示有较好的ALK5抑制活性。

    2010年04期 v.20;No.96 241-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3-取代苯基苯并吡喃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董环文;刘珏莹;张月莉;权振华;李铁军;李科;刘超美;

    目的在7-甲氧基或7-羟基苯并吡喃酮的3位引入各种取代苯基,以发现抗肿瘤活性更强的异黄酮类化合物。方法以丹皮酚和甲酸乙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3-碘-7-甲氧基苯并吡喃酮(5),再经Suzuki coupling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通过1H-NMR、MS和IR方法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部分化合物还进行了13C-NMR测定。选择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人肝癌细胞株7721为试验瘤株,以姜黄素和大豆异黄酮为阳性对照测定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设计合成的20个新目标化合物均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6,9,16和19的活性较好,与对照品姜黄素的IC50值相当,明显优于对照品大豆异黄酮的IC50值。结论引入不同的3-取代苯基可以改变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在这类化合物的3位苯基上引入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基体积较小的基团似乎有利于其抗肿瘤活性。

    2010年04期 v.20;No.96 252-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环吡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苯二氮受体的结合活性

    任健;沙宇;马丹丹;程卯生;

    目的设计并合成环吡咯酮类化合物,并评价其与苯二氮受体的结合活性。方法根据环吡咯酮类镇静催眠药佐匹克隆(zopiclone)的基本活性结构特征,设计了17个改变酯键侧链的环吡咯酮类化合物。以2,3-吡嗪二酸酐、2-氨基-5-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5步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以苯二氮受体拮抗剂氚标氟马西尼([3H]Ro 15-1788)为工具药,氟马西尼为阳性对照药,通过测试所合成化合物与苯二氮受体竞争性结合活性,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活性评价。结果与结论合成得到了1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环吡咯酮类化合物,结构均经MS和1H-NMR确证。活性筛选实验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活性。

    2010年04期 v.20;No.96 259-263+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卤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赵万一;冯秀娥;班树荣;李青山;

    目的合成具有新型结构的系列卤酚类化合物,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初步探讨其构效关系。方法以取代苯甲酸或苯甲酰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卤酚类化合物,并通过DPPH(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清除实验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ESI-MS、1H-NMR、13C-NMR确证,总收率70%~91%。体外活性实验表明,抗氧化活性与羟基和卤原子的数目与位置有关;化合物5c,5c′,8b,8c的抗氧化活性优于常用抗氧化剂BHT(二丁基羟基甲苯)。

    2010年04期 v.20;No.96 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4-(甲基苯胺基)-3-氰基喹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张淑兰;祝丽君;刘文东;张立夏;饶志;温建;宫平;

    目的设计合成4-(甲基苯胺基)-3-氰基喹啉类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吉非替尼(gefitinib)为阳性对照药,以A549、HT-29和MDA-MB-231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合成了18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和IR确认。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化合物可在较低浓度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中的Ⅶ2、Ⅶ3、Ⅶ6、Ⅶ12、Ⅶ13、Ⅶ15和Ⅶ16共7个化合物有显著的抗增殖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gefitinib。结论体外活性实验表明,4-(甲基苯胺基)-3-氰基喹啉类衍生物作为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构效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0年04期 v.20;No.96 269-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卡培他滨的新合成路线

    陈莉莉;岑均达;

    目的合成抗肿瘤药卡培他滨。方法以D-核糖为起始原料,经1-位甲基苷化、2,3-位亚异丙基保护、5-位对甲苯磺酰化、碘代、自由基法脱碘和乙酰化得中间体1,2,3-三-O-乙酰基-5-脱氧-β-D-呋喃核糖(7),7与硅烷基保护的5-氟胞嘧啶糖苷化、碱基N-4位酰化、脱除糖基上的保护基制得卡培他滨。结果与结论总收率17.9%,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新路线的还原步骤采用了价廉易得的次磷酸/偶氮二异丁腈体系,可避免金属氢化物的使用,反应时间较短,收率高,利于工业化的开展。

    2010年04期 v.20;No.96 275-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9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来酸桂哌齐特的合成

    王绍杰;杨卓;张廷剑;王晓燕;陈博;赵勇;薛明星;

    目的改进马来酸桂哌齐特的合成方法。方法以四氢吡咯为原料,与氯乙酰氯酰化得到中间体N-(2-氯乙酰基)四氢吡咯(1);以(E)-3,4,5-三甲氧基肉桂酸为原料,与特戊酰氯成混合酸酐后再与无水哌嗪进行单酰化反应制得中间体(E)-1-(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哌嗪(2);中间体1与中间体2发生烃化反应制备桂哌齐特游离碱(3),3与马来酸成盐得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以(E)-3,4,5-三甲氧基肉桂酸计,经3步反应合成了马来酸桂哌齐特,总收率为68.88%,其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

    2010年04期 v.20;No.96 278-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抗痛风药非布索坦的合成

    张印广;朱雄;张奕华;

    目的合成抗痛风药非布索坦并优化其工艺。方法以对羟基苯腈为原料,经加成、环合、甲酰化、烃化、氰化、水解6步反应制得目标产物。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总收率33%。结论与文献报道的工艺比较,新工艺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缩短,成本降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2010年04期 v.20;No.96 282-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9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吡贝地尔的合成工艺研究

    何湛;徐静;宋宏锐;

    目的改进吡贝地尔的合成工艺。方法以邻苯二酚和二氯甲烷为原料经环和反应合成胡椒环,胡椒环与多聚甲醛经Blanc氯甲基化反应合成重要中间体胡椒基氯(3);以哌嗪和二氯嘧啶为原料经氮烷基化反应合成重要中间体1-(2-嘧啶基)哌嗪(4);3和4经氮烷基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GC-MS谱确证,总收率为44.2%,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2010年04期 v.20;No.96 285-286+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利奈唑胺的合成新方法

    陈庆;张拥军;陈炜;张兴贤;

    目的研究抗菌药利奈唑胺的合成新方法。方法以3,4-二氟硝基苯为起始原料合成3-氟-4-吗啉苯基异氰酸酯,在无溶剂条件下与(R)-环氧氯丙烷经MgI2或MgBr2催化环合得到(R)-3-氟-4-吗啉苯基唑烷酮,然后经叠氮基取代、还原、乙酰化得到利奈唑胺。结果与结论利奈唑胺及关键中间体的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目标化合物的总收率为35%。该合成路线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步骤少、收率高、操作简便的特点。

    2010年04期 v.20;No.96 28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9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糙海参中具有细胞毒活性的三萜皂苷

    韩华;易杨华;李玲;潘敏翔;孙鹏;

    目的研究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Jaeger)具有生物活性的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应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HPLC对糙海参体内三萜皂苷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scabraside C(1)、holothurin A1(2)、echinoside A(3)、24-dehydroechioside A(4)和holothurin A(5),化合物1~5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MOLT-4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率较强。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糙海参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5个化合物均显示显著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2010年04期 v.20;No.96 290-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No.30701)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曾雪容;焦伟华;唐金山;高昊;洪葵;李佳;姚新生;

    目的研究一株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No.30701)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开放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No.30701)发酵物中分离得到9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脯-L-缬)二肽(1)、环(D-脯-L-缬)二肽(2)、环(L-脯-L-亮)二肽(3)、环(4-羟基-脯-亮)二肽(4)、环(L-脯-L-异亮)二肽(5)、环(L-脯-L-酪)二肽(6)、环(L-亮-L-缬)二肽(7)、环(D-苯丙-甘)二肽(8)、环(L-苯丙-L-缬)二肽(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海洋放线菌常见的次生代谢产物,但化合物2、8含有天然界中不多见的D型氨基酸,并且化合物2是从链霉菌属放线菌中首次分离得到。

    2010年04期 v.20;No.96 298-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9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祖师麻中的木脂素类成分

    刘文娟;王立波;

    目的研究祖师麻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Pre-TLC、Pre-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已知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酚[(-)-pinoresinol,1]、(+)-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2]、(+)-里立脂素B二甲醚[(+)-lirio-rosinol-B-dimethyl ether,3]、(+)-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di-O-β-D-glucoside,4]、罗汉松脂醇(matairesinol,5)、woonenosideⅪ(6)。结论化合物3、6为从瑞香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4、5为从祖师麻中首次分离得到。

    2010年04期 v.20;No.96 304-306+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蚊子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杨锦竹;曲晓宇;李东飞;刘银燕;杨晓虹;

    目的研究蚊子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1)、萹蓄苷(2)、槲皮苷(3)、金丝桃苷(4)和芦丁(5)。结论化合物1、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0年04期 v.20;No.96 307-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TNF-α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张晶;钟武;李松;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还没有理想的治疗药物。TNF-α抑制剂的研究近年来倍受关注,现已成为抗类风湿药物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TNF-α等一系列促炎因子水平的上升已被证明会引起一系列的炎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脓毒性颤振、充血性心脏衰竭、牙周疾病等。抑制TNF-α的产生或降低TNF-α的浓度现已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治疗途径。本文综述近年来TNF-α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2010年04期 v.20;No.96 310-318+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19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 ]
  • 氮杂核苷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王丹;王宁;叶新山;

    对核苷类化合物糖环部分的化学改造一直是发现新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或其他生物活性的核苷类先导化合物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天然核苷受体的竞争性抑制剂,糖环部分化学改造的核苷类似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氮杂核苷类似物,即含有氮杂核糖片段的化合物的化学研究进展,为新型核苷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参考。

    2010年04期 v.20;No.96 319-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6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新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