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勇;赵勇;陈博;杨静玉;王昉旸;王绍杰;
目的设计合成2-苯基-5-吡啶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并对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烃化、肼解、环合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非布司他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牛源的黄嘌呤氧化酶对目标化合物的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共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飞行时间质谱和红外光谱确证。目标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m(IC50=1.04μmol.L-1)活性最好,但低于阳性对照药非布司他(IC50=0.024μmol.L-1)。结论 2-苯基-5-吡啶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作为新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构效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2年01期 v.22;No.105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原静;骆伟;张欣;田野;王伟;苏昕;郭春;
目的合成一系列8-氟-2,3-二氢喹啉-4(1H)-酮缩氨基脲类化合物,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以邻氟苯胺为起始原料,经与丙烯酸加成、在多聚磷酸(PPA)中环合制得中间体8-氟-2,3-二氢喹啉-4(1H)-酮;该中间体与各种N4-取代的氨基脲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二倍浓度稀释法测试各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实验选用8种临床上常用的致病真菌为测试菌株,以氟康唑、伊曲康唑为阳性对照药。结果与结论16个8-氟-2,3-二氢喹啉-4(1H)-酮缩氨基脲类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多个目标化合物对测试真菌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尤其是对红色毛藓菌的活性均好于阳性对照药。
2012年01期 v.22;No.105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永宏;王西照;宫新江;赵树雍;严守升;范传文;
目的合成一种新的抗肿瘤铂络合物(QLNC-801)——1,1-环戊二羧酸环己二胺合铂(Ⅱ)。方法以左旋-反式-1,2-环己二胺和四氯亚铂酸钾为原料,水为溶剂,在室温下反应合成左旋-反式-1,2-环己二胺-顺式二氯合铂(2);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丙二酸二乙酯与1,4-二溴丁烷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1,1-环戊二羧酸二乙酯,再经水解生成1,1-环戊二羧酸(3),3在弱碱性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1,1-环戊二羧酸银(4);2和4在水中,于40~50℃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QLNC-801。以卡铂和奥沙利铂为阳性对照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和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总收率为36%,其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确证;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人结肠癌HT29和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7.8、31、25μmol.L-1;体内实验以13、26、52 mg.kg-1剂量给药后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2.7%、69.5%和86.7%,对小鼠结肠癌C38的抑瘤率为44.3%、70.6%和75.7%,体外细胞毒活性和体内抗肿瘤活性与奥沙利铂相当,毒副作用相对较低。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工艺稳定、操作简便。
2012年01期 v.22;No.105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文超;沈祖成;王崴;吴科颖;陈礼勤;
目的设计合成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双氯芬酸的活性代谢物4'-羟基双氯芬酸的药物标准品——含4个氘原子标记的4'-羟基双氯芬酸。方法以氘标记苯乙酸为起始原料,经取代、酰胺化反应得4个氘原子标记的中间体4;再以苯酚为原料,经2步反应得中间体7;中间体4与中间体7经Ullmann缩合、脱甲基、水解反应得目标产物——氘标记的4'-羟基双氯芬酸。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总收率为15.1%,其结构经1H-NMR和MS谱确证,最终产物的同位素丰度超过98%;化学纯度经HPLC测定达98.5%。
2012年01期 v.22;No.105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海龙;朱五福;果秋婷;王建强;王晓;宫平;
目的合成抗肿瘤药物linifanib并优化其工艺。方法以2,6-二氟苯甲腈为原料经取代、重氮化、环合等4步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3-氨基-4-碘吲唑(5);以对氟硝基苯为原料经Suzuki偶联、还原、缩合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1-(2-氟-5-甲基苯基)-3-[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硼乙烷-2-基)苯基]脲(10);中间体5与10经Suzuki偶联反应制得抗肿瘤药linifanib(1)。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谱和质谱确证,总收率为39.4%。结论与文献报道的工艺比较,新工艺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缩短,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2012年01期 v.22;No.105 26-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陈刚;张俊;李星;姚国新;朱锦桃;
目的设计周围血管扩张药环扁桃酯的新合成路线。方法以苯为原料,与草酰氯单乙酯反应制备苯乙酮酸乙酯(2),2与顺式3,3,5-三甲基环己醇通过酯交换合成顺式3,3,5-三甲基环己醇苯乙酮酸酯(3),3在锌粉和甲酸铵条件下发生还原得到环扁桃酯。结果与结论合成目标化合物的总收率为59.6%,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IR谱确证。新合成路线具有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便、收率高的特点。
2012年01期 v.22;No.105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裕辉;朱雪焱;钱静杰;袁哲东;
目的合成帕尼培南关键中间体(S)-1-(N-烯丙氧羰基)亚胺乙基-3-巯基吡咯烷。方法以氯甲酸烯丙酯为酰化剂,与盐酸乙脒进行N-酰化反应得到1-亚胺乙基氨基甲酸烯丙酯,该化合物与3-R-羟基吡咯烷进行缩合,再经甲磺酰化、SN2取代、水解共5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该合成路线中使用新型保护基烯丙氧羰基替代传统的保护基——对硝基苄氧羰基。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总收率为41.6%,各步反应操作简便,条件温和,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2012年01期 v.22;No.105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庆琨;普绍平;朱泽兵;李学杰;温志寿;缪祥宏;
目的改进抗肿瘤药米铂的合成工艺。方法以顺式-二碘-(1R,2R)-1,2-环己二胺合铂(Ⅱ)为起始原料,将顺式-二碘-(1R,2R)-1,2-环己二胺合铂(Ⅱ)与硝酸银水解合成含有硝酸根的水合物溶液,然后与阴离子树脂交换生成顺式-二羟基-(1R,2R)-1,2-环己二胺合铂(Ⅱ)的水溶液,再与正十四碳酸的正丁醇溶液反应合成米铂。采用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分析和比旋光度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合成的化合物结构与标题化合物一致,收率约75%。该方法便于操作,收率高。
2012年01期 v.22;No.105 36-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霍培元;陈华红;姜怡;韩力;徐丽华;黄学石;
目的研究一株从傣药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Bacillus pumil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Bacillus pumilus发酵液中分离得到23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羟基茉莉酮酸(1)、环-(色氨酸-缬氨酸)-二肽(2)、环-(色氨酸-异亮氨酸)-二肽(3)、环-(亮氨酸-异亮氨酸)-二肽(4)、环-(亮氨酸-亮氨酸)-二肽(5)、环-(亮氨酸-缬氨酸)-二肽(6)、吲哚-3-甲酸(7)、吲哚-3-甲醛(8)、黄豆醇B(9)、4',7-二羟基异黄酮(10)、4',7-二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11)、4',5,7-三羟基异黄酮(12)、对羟基苯乙酸(13)、N-(4-戊氧基)乙酰胺(14)、3-甲硫基-丙烯酸(15)、10-甲基-十一烷酸(16)、十三烷酸(17)、12-甲基-十四烷酸(18)、十五烷酸(19)、十六烷酸(20)、(Z)-9-十六烯酸(21)、10-甲基-11-羟基-正十二烷酸(22)、9,10-亚甲基十八烷酸(23)。结论化合物1~8、13~23为首次从黑面神内生菌Bacillus pumilus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2012年01期 v.22;No.105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杨锦竹;杨晓虹;陈滴;李文丽;刘银燕;
目的研究蚊子草[Filipendula palmate(Pall)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芹菜素(1)、山柰酚(2)、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3)、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4)、β-谷甾醇(5)和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2年01期 v.22;No.10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曹现平;梁鑫;钟惠民;
目的研究腺药珍珠菜(Lysimachia stenosepala Hemsl)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EI-MS,1H-NMR,13C-NMR)鉴定结构。结果与结论从腺药珍珠菜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亚油酸(1)、木犀草素(2)、齐墩果酸(3)、2α,3α,19α,23-tetr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4)、山柰酚(5)、槲皮素(6)、乌头酸(7)、乌苏酸(8)。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2年01期 v.22;No.105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