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开心;许军;刘燕华;李铭东;钟山裕;梁妍;
目的 设计、合成双酯类阿魏酸衍生物并进行降血脂活性研究。方法 以取代苯酚为起始原料,合成系列苯烯酸类中间体,通过与联苯羟基醚发生酯化反应合成系列新型双酯类阿魏酸衍生物。以PPARα蛋白作为活性检测标准进行了体外降血脂活性测定,并用分子对接预测化合物与靶蛋白的结合方式。结果 经过5步化学反应合成所得的8个新型双酯类阿魏酸衍生物均未见报道,其结构经MS、~1H-NMR和~(13)C-NMR谱确证。体外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6d和6e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PPARα蛋白有一定的激活作用,有降血脂活性。结论 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双酯类阿魏酸衍生物具有降血脂活性,其合成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阿魏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为后续深入研究双酯类阿魏酸衍生物提供指导。
2022年02期 v.32;No.178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胡百淳;田金鑫;张逸腾;李玉娟;王健;
目的 介绍可评估化合物成药性的在线程序,为提高新药研发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列举各类成药性评估的在线程序,重点介绍其中pkCSM、SwissADME、Molsoft三个网站的提交方法,分析化合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毒性性质数据,并以上市药物布洛芬为例,解读三个网站的预测结果,综合评估其成药性,包括pkCSM网站的7种表征吸收项目、4种表征分布项目、7种表征代谢项目、2种表征消除项目、10种表征毒性项目的数据解读;SwissADME网站的鸡蛋图、生物利用度雷达、药物化学性质预测等数据解读;Molsoft网站的类药性评分等数据解读。结果与结论基于ADME/T理论的预测模型,能够简单、快速、准确地判断化合物的成药性和安全性,建议科研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在线程序,加快新药研发进程。
2022年02期 v.32;No.178 9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陈靖赜;张浩;陈凤玲;章文;张志云;王静;
目的 优化乙酰牛磺酸镁关键中间体乙酰牛磺酸的合成工艺。方法 乙酰牛磺酸是合成乙酰牛磺酸镁的关键中间体,在文献方法基础上,本文作者设计了以牛磺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得到目标化合物乙酰牛磺酸的合成路线,通过ESI-MS、~1H、~(13)C-NMR和IR谱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确证;以收率为指标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投料比对目标产物的影响。结果 合成乙酰牛磺酸较佳反应条件为乙酸酐和牛磺酸的物质的量比为26∶10,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30 h,目标化合物的纯度为98.3%,收率为72.9%。结论 本合成工艺原料易得、操作简单,目标化合物收率和纯度均较高,对乙酰牛磺酸镁的工业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2年02期 v.32;No.178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利鑫;吴旭锋;王智慧;刘鹏程;洪黎鹏;王登;
目的 对溴夫定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有关物质A(5-(2,2-二溴乙烯基)-2′-脱氧尿苷)和B((E)-5-(2-碘乙烯基)-2′-脱氧尿苷)进行制备与结构鉴定。方法 通过LC-MS分析,推测有关物质A和B的分子结构与产生途径。以2′-脱氧尿苷为起始原料,经碘代、偶联、水解反应制得(E)-5-(2-羧基乙烯基)-2′-脱氧尿苷,再经脱羧二溴代反应得到有关物质A;以(E)-5-(2-羧基乙烯基)-2′-脱氧尿苷经脱羧碘代反应得到有关物质B;结合HPLC定位,确定所得化合物为目标物质,进一步经LC-MS和~1H-NMR、~(13)C-NMR谱对有关物质A和B的分子结构进行确证。结果 制备了2种溴夫定有关物质,其结构得到确证。结论 溴夫定有关物质的制备与结构鉴定为其原料药的合成工艺优化提供方向,为原料药的质量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2022年02期 v.32;No.178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畅;张颖;田悦昕;韩玉;王涛;张祎;
目的 对黄杨木(Buxus microphylla Sieb.et Zucc.var.sinica Rehd.et Wils.)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其药理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及波谱技术,对黄杨木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从黄杨木非生物碱部位分离得到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素(1)、(±)-7,3′,4′-三羟基二氢黄酮(2)、(±)-圣草酚(3)、(2R~*,3R~*)-garbanzol(4)、(2R~*,3R~*)-3,7,3′,4′-tetrahydroxyflavanone(5)、(2R~*,3S~*)-3,7,3′,4′-tetrahydroxyflavanone(6)、(2R~*,3R~*)-二氢槲皮素(7)、漆黄素(8)、紫铆因(9)、(±)-α,3,4,2′,4′-pentahy droxydihydrochalcone(10)和(±)-benzyl-2,6,3′,4′-tetrahydroxycoumaran-3-one(11)。其中,3~7、9~11为首次从黄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2年02期 v.32;No.178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9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