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佳璐;杨澳;王楚;付思雨;田野;赵燕芳;
目的 设计并合成含噻吩并[2,3-e][1,2,4]三氮唑并[4,3-c]嘧啶结构的芳基脲类化合物,测试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杂合体策略,将1,2,4-三氮唑基团并入噻吩并嘧啶环的3,4位,得到噻吩并[2,3-e][1,2,4]三氮唑并[4,3-c]嘧啶骨架,在该骨架5位引入双芳基脲结构,同时对双芳基脲结构进一步修饰,得到目标化合物10a~10s。以3-氨基噻吩-2-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环合、氯代、取代、环合4步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5,中间体5再与中间体6进行Suzuki偶联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8,继而与取代的氨基甲酸苯酯9a~9s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10a~10s。采用MTT法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合成了1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确证。化合物10j对PC-3和HCT-116细胞表现出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_(50)值分别为1.88μmol·L~(-1)和1.92μmol·L~(-1);对A549细胞表现出中等强度的增殖抑制活性,IC_(50)值为13.47μmol·L~(-1),并且对HCT-116细胞株的抗增殖活性优于阳性药GDC-0941。
2022年06期 v.32;No.182 42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牟红;齐阳历;陈晓文;张子学;李建其;
目的 设计合成反式-4-(2-(4-(吡啶-2-基)哌嗪-1-基)乙基)环己烷-1-胺衍生物,进行体外DA/5-HT受体结合实验及肝微粒体代谢稳定性实验,评价其体外抗精神分裂症活性和初步代谢特性。方法 以反式-2-(4-氨基环己基)乙酸乙酯盐酸盐为起始原料,经酰胺化、硼氢化钠还原、甲磺酰化反应,再与吡啶基哌嗪片段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经药效靶点(D_2、D_3、5-HT_(1A)、5-HT_(2A)受体)、副作用靶点(H_1受体)结合实验(单浓度抑制率)进行体外活性初筛,确定优选化合物后,再进行体外受体亲和力(K_i值)复测及人、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稳定性测定。结果与结论共设计合成24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ESI-MS、~1H-NMR确证。体外受体结合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p、1v对D_2、D_3、5-HT_(1A)、5-HT_(2A)受体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1p:K_i=0.40、0.43、61.00、3.80 nmol·L~(-1);1v:K_i=6.70、5.80、22.00、7.60 nmol·L~(-1));对副作用靶点H_1受体的作用较低(10μmol·L~(-1)下抑制率分别为81.2%、83.6%)。同时,1p在肝微粒体上的代谢较稳定(human:t_(1/2)=30.40 min, CL=45.60μL·min~(-1)·mg~(-1); rat:t_(1/2)=51.40 min, CL=27.00μL·min~(-1)·mg~(-1)),具有作为新型多靶点抗精神分裂症活性分子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2022年06期 v.32;No.182 430-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恺弘;李国靖;马潇;贾萌;李建其;刘育;
目的 加强对抗肿瘤药物卡培他滨原料药的质量控制,进行强制降解试验,研究产生的降解产物,同时合成欧洲药典收录的7个有关物质A~G,并确证其结构。方法 对卡培他滨原料药分别进行热破坏、酸降解、碱降解、氧化降解,分离降解产物,并进行结构确证和纯度测定。以1,2,3-三-O-乙酰基-5-脱氧-β-D-核糖(8)为起始原料,经Silyl-Hibert-Johnson反应得到杂质B和C;杂质C进一步水解得到杂质A,接入不同的酯基得到杂质D、E、G;杂质G经水解、碳酸酯缩合得到杂质F。结果与结论强制降解试验得到7个降解产物,合成7个药典收录杂质,共计得到12个不同类型的有关物质,结构经~1H-NMR、LC-MS确证,纯度均大于95%,可作为卡培他滨原料药质量控制的杂质对照品。
2022年06期 v.32;No.182 446-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艺珍;黄雪妍;张鑫;李达翃;白皎;李占林;华会明;
目的 研究白屈菜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ODS、Sephadex LH-20、氧化铝开放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分离技术,对白屈菜全草7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特征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从白屈菜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oroxyhydrastinine(1)、吲哚-3-甲醛(2)、酒渣碱(3)、3β-二羟基-22(30)-何帕烯-29-羧酸(4)、1-氧代-3-二羟基-22(30)-何帕烯-29-羧酸(5)、蔷薇酸(6)、丁香脂素(7)、连翘脂素(8)、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9)、白杨素(10)、芦丁(11)、蒙花苷(12)、黑麦草内酯(13)、麦芽酚(14)、3,5-二羟基-2-甲基-4H-吡喃-4-酮(15)、对羟基苯乙酮(16)、对羟基苯甲醛(17)、6,7,10-三羟基-8E-十八烯酸(18)、13-氧代-9E,11E-十八二烯酸(19),其中化合物1~3、6~12为首次从白屈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2年06期 v.32;No.182 454-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卢轩;章煜;冯宝民;秦海宏;程子芪;
目的 研究胡椒科草胡椒属植物石蝉草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具有抑制N1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石蝉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抗N1神经氨酸酶活性测定。结果与结论从胡椒科草胡椒属植物石蝉草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trans-feruloyldopamine(1)、N-trans-feruloyltyramine(2)、methyl(E) caffeate(3)、5,7-二羟基-8,4′-二甲氧基黄酮(4)、peperomins E(5)、异高黄芩素-4′-甲醚-8-O-α-L-阿拉伯糖基(1→4)β-D-葡萄糖苷(6)、5,7,8-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8-O-β-D-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1、2、3、7为首次从石蝉草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6、7抑制N1神经氨酸酶活性较强。
2022年06期 v.32;No.182 462-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